江苏潘氏宗亲网 > 文学创作 >《中华潘氏三千年》读后感

《中华潘氏三千年》读后感

江苏潘氏宗亲网 来源:原创   作者:山东 潘家山   阅读:1292015/12/18 0:00:00
 

2015823日,我惊喜地收到湖北潘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潘华堂赠送给我的图书。其中有鄂西北宗亲潘光亮编著的《中华潘氏三千年》。随意一翻,就看出这是一部史诗。我想读者从中一定能找到历史的踪迹,一定能从潘姓中体味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收到书后,我认真地读了起来。渐渐地,我不只是读,而是像品尝甘泉和美酒一样陶醉其中。因为书写得有声有色,仿佛让人能听出叮咚的琴韵,优美的旋律,读来朗朗上口,感到回味无穷。文章写法独特,为排律史话,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朗读起来,感到内心跌宕起伏。全文浑然一体,一气呵成,让人反复咀嚼,齿留余香。

《中华潘氏三千年》的主旨,我认为在增进潘氏家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作者追寻历史,得出了“血脉融合难离分,天南地北心连心。纵有宗派八百支,天下潘姓一家亲”和“中华百姓我你他,三千年前是一家。筚路蓝缕同甘苦,一口锅里搅勺把。姓氏繁衍枝叶发,三千年后仍一家。血脉亲情无改变,所不同者家更大。大家若是一条心,能使黄土变成金。众志成城不宜分,离心离德便没劲”的结论。

本文分三编,上编五章,中编三章,下编四章,共十二章。层次分明,前后照应。文前有序曲,文后有结曲。

一、《序曲》以潘字谜导入,重点讲了潘氏家族以正直为家训,明确指出,“家规可有千万条,唯有正直最重要。”寥寥数语,概括了潘氏家族家规的内容。即:潘氏家族教育约束潘氏子孙,要正直。具体地说,对长辈要知恩图报,对少儿要言传身教,贫困谋生不偷不抢,大富大贵不仗权势,买卖交易不欺老少,公共场合尊老爱幼等等。而讲孝道,讲勤劳,讲礼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上编《神州大地古姓潘》,包括五个章节:1)族史国史紧相连;2)得姓始祖季孙公;3)天下潘姓一家亲;4)话说潘氏三千年;5)由此可见潘家人。

该编概述了国史和族史(即潘姓的发展历程)。指出“潘氏得姓到今天,有史已逾三千年”。即潘姓发展从周成王时的季孙公亦即潘荀公起算,到现在已经三千多年了。如今,潘姓已遍及全国乃至全球各地。作者从各朝各代错综复杂的历史陈迹里探求历史的轶人轶事。掀开被历史艾芜掩盖的遗踪,显示出潘姓在历史各个阶段涌现的许多可敬的杰出人物,如,潘父、潘党、潘崇,潘乾、潘勖、潘璋、潘岳、潘尼、潘茂名、潘世恩、潘祖荫、潘月樵、潘汉年、潘家铮、潘云鹤等,弘扬了中华民族团结凝聚、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也说明了中华潘氏,能文能武、德才兼备者大有人在,不胜列举,且遍布“政经文艺与科技,人类社会各领域”。这些潘氏历史人物从古至今分别在政经、文艺、军事与科技各领域中发挥过或正在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尤其在《由此可见潘家人》这章的《忠烈之士不胜举》、《可钦拳拳报国心》、《铁骨铮铮潘家人》等节里,充分表现了潘氏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可歌可泣。确实震撼人心!但作者笔头一转,说“潘家不求立大传,只求媒体正视听”,又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三、中编《不知潘姓招惹谁》,三个章节:1)二十四孝何重订;2)施姓耐庵用心苦;3)不良作品流传广。

该编着重控诉了不良作品颠倒是非,蒙骗世人,使潘氏历史人物蒙受不白之冤并使潘氏后人感到憋屈的恶劣影响,揭示了《鸾凤奇冤》产生的根源和《杨家将》炽盛的背景。说出真实的历史,为潘氏正名,使真相大白于天下。像世人皆知的武潘一事,作者清楚地写出来龙去脉,“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再像世人皆知的潘美故事,作者愤怒地表达出潘姓人的共同心声,“最令潘姓人生气,当属杨家将演义”。尤其是《中华潘氏三千年》的第59页,潘光亮提到了电视剧《打狗棍》。书中的这样几句话:“电视剧中打狗棍,牵强附会六郎镇。编撰故事之同时,也加骂潘混账文。胡扯一个令公祠,虚构潘家三父子。一阵血口喷人后,没忘提及杨老四”同我的心曲产生了共鸣。电视剧《打狗棍》,2014114日,我当时看完就剪图发在网上抗议。在网上搜索“抗议《打狗棍》”,就能看到那个贴子。70集电视连续剧《打狗棍》中第61集第6分钟处,就是牵强附会拿潘姓说事。剧情中有杨家将的庙像,剧中人一提潘姓,马上就认定是坏人。除这3分钟的贬潘剧外,整整70集的电视剧中再没有潘姓的故事。因为有一个杨庙塑像,便有了新版潘杨讼。马九斤下山后,在令公祠与牛大斧子和二蛋子汇合,决定打着杨家将的旗号锄奸。剧作者假设历史,非要强加汉奸罪名给潘姓一家不可。这样恶搞,无形中更增加了人们对潘杨两姓的误解,好像潘杨两家天造地设的一忠一奸。正如潘光亮所说:“一部杨家将演义,传得潘姓人憋屈。无聊文人似着魔,除了贬潘不写戏。”如此胡编乱造,易产生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

小说戏曲电视剧之所以一再恶作剧, 说到底,其根子还是在“杨家将”的戏曲,流传太广,流毒太深。众所周知,在河南开封还有潘湖杨湖,传说杨湖水清,潘湖水浑。但人们实地亲见,两湖水色并无区别。作者听到这个荒唐传说,愤而写道:“开封有湖两相连,一名杨者一名潘。明明两湖水一色,人臆清浊论忠奸。倒是黄河和长江,江水清澈河水黄。若以清浊论忠奸,母亲河怒骂混帐!”由这个荒唐传说可以想见,由于虚构作品的作用,人们对潘美的以讹传讹到了多么令人不能容忍的程度!其实,论精忠报国,杨家将远不如岳家军,而大仁大义的良将潘美与卖国求荣的汉奸秦桧更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对潘美的以讹传讹的纠正,是我们作为潘氏后人的责任所在,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后人的责任所在。值得注意的是,“任凭舞文与弄墨,历史终归有公论”。提请大家理解的是,“莫怪潘姓人烦心。实在让人难平静。媒体推波又助澜,哪管潘家千古恨”,“各个姓氏有自尊,全体国人应互敬。”

四、下编《一反贬潘盛行风》,四个章节:1)尊重史实颇见功;2)作家石楠著画魂;3)敢为人先揭谜底;4)欲为潘美立正传。

该编尊重史实,继肯定《闪闪的红星》和《画魂》等文学名著“一反贬潘盛行风”的壮举之后,接着,揭开历史的一个又一个谜底。主要叙述了潘金莲的贤淑仁孝,无端蒙冤和潘美的功丰绩伟,忠义两全却被贬为权奸。尤其是潘美,为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成为一代功臣良将,却被后来的不良小说戏曲丑化贬低。潘美的荣辱波及到了潘氏后人,激起了潘氏后人和正直百家姓的公愤。因此,为潘美正名成为本编重点,潘美的丰功伟绩,潘美无端蒙冤和后人为潘美正名在本编中着重讲述。其中提到了百家讲坛上的《梅毅话英雄》:“针对贬潘各种说,梅毅严谨一一驳”。我看了这本书后,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心灵上像开启了一扇窗户,又好像一轮太阳冉冉升起照亮大地。这一次,我读出了中华民族的魂魄,千百年来不变的精神。历史的公正,国人的正直,在这里得到闪亮展现。《中华潘氏三千年》,大篇幅地写出了潘美在后周和北宋立下汗马功劳的传奇故事。从中可以看出,潘美确实为国家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千年的民族之魂和历史的公正在潘美身上表现了出来。“从祀历代帝王庙,潘美忠义史有据”。事实证明,乌云遮不住太阳,灰尘掩不住真金。

五、《结曲》写了两个段落:1)不意始踏寻根旅;2)共勉作为结束语。

在《共勉作为结束语》中,作者 最为动情之处,在于对潘氏所有宗亲和整个潘氏家族的期望:“不要各自拉山头,相互之间暗较劲;与其扯皮拉山头,不如当初不见面;与其闹得不愉快,不如当初啥不干,敬告全世界宗亲,团结以图族振兴。求大同而存小异,务消不和谐杂音”。

六、《后记》主要写了作者的希望与感受。期望全社会拨乱反正,正塑潘氏人物形象。

七、还有一些附录,如《历代潘氏人物》等。这些附录可以佐证正文内容,供读者在阅读时参考。

《中华潘氏三千年》,把历史风云,各朝各代之兴衰更替,表达得淋漓尽致。她以潘姓历史人物作为一条线索,展示出我国历朝历代的演变史,详细地表述了历史的兴替过程,也介绍了变故原由,即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成因及得出的结果。作者写出了历史的发展,展现了我国各个时期历史洪流的壮观景象。从古到今,潘氏名人层出不穷。作品肯定了潘氏族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展示出了潘氏在历史潮流中建立的丰碑。确实“潘姓并不逊他姓,杰出代表如林立”, “历代杰出潘姓人,多如繁星数不清”。

作品在为潘氏歌功颂德的同时,也客观地道出了一个事实:“如此可知百家姓,姓姓皆非一色清”,“潘姓也不能例外,一样有好也有坏”。作者说得对!试问,古今中外有哪个姓氏尽出优秀?又有哪个姓氏尽出恶劣?没有。每个姓氏都良莠不齐,但每个姓氏好人总是多数。不应该一提某个姓氏,就笼统地褒贬。百家姓中每个姓氏都是华夏之根,各姓氏都是炎黄子孙,各姓氏都血脉相连休戚相关,姓氏之间都应该扬长避短、热诚相待、互相尊重。如果“血脉相连休戚相关”的百家姓相互扯淡,瞎编揭短,结果会怎样?社会上过分褒贬存心揭短而使至亲翻脸的事,屡见不鲜。人群中因互相不尊重导致动粗,甚至酿成惨祸的事,难道还少吗?如果不能意识到主观褒贬的危害,将是民族的悲哀!难道我们不该牢记我国近代历史悲剧的沉痛教训吗?难道我们不明白“一支筷子容易折,十支捆绑则有劲。整个民族要强盛,大家凝聚力乃生”的道理吗?

“笔者坐井以观天,难免粗略与片面”。作者这句话并非谦虚,我认为说得很实在。因为潘氏在百家姓中也是大族,潘氏名人及其事迹,任谁都不可能收集全面,但书中列举的这些潘氏名人,已足以鼓励潘氏后人再接再厉。

潘光亮书写了一部属于潘氏家族的春秋,也写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万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气魄宏伟,辞章瑰丽,作品堪称文学殿堂的精品。《中华潘氏三千年》,既是一部潘氏发展史,又是一部中华文明史。似可谓史家之离骚,文学之绝唱。她把世世代代流传的史料编织起来,能起到团结潘氏宗亲,团结全体国人,使整个潘氏家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产生凝聚力,共同创造更为圆满,阳光,安详的和谐社会的作用。

“华夏神州参天树,根深叶茂万年青。中华大地百家姓,所有姓氏是其根”。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华潘氏三千年》一定会发出耀目的光辉,一定会流芳千古。

通过朗读《中华潘氏三千年》,让我看到了古今生气勃勃的潘氏历史人物。作品把潘氏历史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您只要自己通读一遍,就会感觉到像有一幅历史画卷展现在眼前,甚至感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感到作者和蔼可亲,正带领您进入历史的长河,进入另一种精神境界,您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历史和文化知识,丰富头脑,就会更深切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在潘氏文化领域,是进步的标志,伟大的旗手。

不难看出,作者为此书的写作,看了许多史书并作了深入的研究,其艰辛可想而知。作者全身心投入,无怨无悔地完成了这部巨著。《中华潘氏三千年》,在同题材和同体裁中,为一时之冠。《中华潘氏三千年》的问世,是潘氏家族的骄傲,也是潘氏人文精神在崛起发展中生生不息的展现。作者行廉志洁的人品,也一定会成为后世楷模。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家族情之深切,向往正直、探求文化精神之坚韧执着,无不让人敬佩之至。作品使我们都深深地感受到:成为潘氏子孙,是我们的荣幸。

在此向作者潘光亮致敬。

20151212   潘家山写于北京

Copyright © 2013 jspans.com  版权所有 江苏潘氏宗亲网
本站由江苏潘氏文化研究会主办 粤ICP备1502905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