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在江苏射阳县,那是个紧挨黄海的地方,一马平川,沟渠纵横,河沟边密密生长的只有一种植物:芦苇,这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每到春天就挤挤挨挨地钻出土来,雨后春笋般的节节拔高,待到端午临近,早已是绿油油一片,这时候人们就会走近芦苇,选那又宽又长的叶子一片片摘下来,一把把的收整齐,挂在每家的屋檐下晾干备用,等到端午一到,各家各户煮粽叶包粽子,处处弥漫的是粽叶的芳香…… 用芦苇叶包粽子是我故乡的唯一,离开故乡后我还真没有再看到过,更绝的是我们的粽子从来不用捆,就用芦苇叶末端那长长的叶尾,穿过包粽子用的粽针孔,扎进粽身,一穿而过,一个粽子就这样包成了!你也不用担心这样的粽子会煮散了,因为那长长的叶尾,不但可以穿过粽身,还可以和其它粽子叶尾打个结,一对对的拎起来扔下锅,越煮越紧,越煮越香……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是所有人都会包这样的粽子 的,我从小就试着自己包,但不是散了就是松了,煮起来的粽子不是没法吃就是和粥一样的根本不叫粽子。所以当年我们家的粽子都是请高手来家包,我每次除了帮忙煮粽叶洗粽叶,再就是站在一旁钦佩地欣赏着。 所以,每年端午临近,我就会想起故乡的芦苇,就会想起用苇叶 包起来的不用捆扎的粽子,还会想起包粽子的大妈得心应手的神态,以及她们把包粽子还要捆当笑话来讲的自信。 好久好久没有回故乡过端午节了,也不知道那里包粽子的方法有没有改变?更不知道为什么网络上总是看不到这样的粽子图片?超市里也都是捆了又捆的粽子。每到端午我总是寻寻觅觅地关注着,期待奇迹的发生 ,更希望哪年的端午节可以回去一下,亲手摘几把芦叶,包几个粽子,拍几张照片…… 端午对我来说,是包粽子的过程,是芦叶的芳香 ,是温馨祥和的景象,是一段愈来愈深的记忆。
Copyright © 2013 jspans.com 版权所有 江苏潘氏宗亲网
本站由江苏潘氏文化研究会主办 粤ICP备1502905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