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潘氏宗亲网 > 近代精英 >潘氏后人首次拜访张玉良纪念馆

潘氏后人首次拜访张玉良纪念馆

江苏潘氏宗亲网 来源:扬州网报   作者:记者 薛舒文 制图 沈江江   阅读:1462014/8/18 0:00:00

提及画魂张(潘)玉良,这位上个世纪从扬州走出国门走进国际大舞台的著名女画家,至今仍然赫赫有名。为了纪念这位画坛传奇女子,我市从去年开始,就着手纪念馆筹建工作。昨天,潘氏后人潘忠共带着全家前来扬州,首次拜访张玉良故居和建设中的张玉良纪念馆。奶奶,我们也来扬州寻根了。潘忠共兴奋落泪。本报记者全程陪同探访,对方回忆与张玉良的点滴往事,感谢扬州对历史的保护和对文化的重视,并愿将张玉良的旗袍捐赠给扬州。

    后人来访

    首次拜访张玉良纪念馆

    “我终于看到了奶奶出生的地方!站在广储门街32-3的扬州古巷里,65岁的潘忠共激动落泪,奶奶,我终于在扬州,找到你曾生活过的地方了!

    早已过了耳顺之年的潘忠共,是潘赞化的第三个孙子。尽管这不是他第一次来扬,却是第一次找到了奶奶的故居和仍在建设中的张玉良纪念馆,他异常惊讶。奶奶在扬州出生,后来到了安徽芜湖,随后又随爷爷去了上海,最后辗转去往巴黎,没有想到,奶奶一生辗转这么多城市,我却能在奶奶的出生之地,有幸看到这么大的纪念馆,我们感到非常惊喜和震撼。

    张玉良是上世纪扬州籍著名女画家,1895年出生于扬州广储门街,早年漂泊芜湖,沦落风尘,后随丈夫潘赞化姓。早年经历种种磨难,对绘画和雕塑有异常天赋并且执著,曾两次远渡重洋,在巴黎从事艺术活动40多载,后因种种原因,无法回国。她一生留下2000多件作品,奔放热烈的画图,体现了这位扬州女画家内在的情感。

    东关街西首,张玉良纪念馆仍在建设中,墙面上,挂着数幅张玉良复印版画以及以传奇人生良师益友画魂永生等为主题的对张玉良生平的介绍,潘忠共看后眼含热泪,第一次在奶奶家乡,看到奶奶的生平,看到扬州人还记得她,心里欣慰极了。

    在院内的一座张玉良雕塑前,潘忠共笔直站立,家人帮他拍下了一生中第一次与奶奶的合影

    来访故事

    扬州文化学者穿针引线

    “因为是奶奶的家乡,所以一直都对扬州有着特殊的情感,之前也来过好几回。潘忠共说道,如果不是这一次扬州当地文化学者韦明铧的帮助和导游,我们都不知道,扬州人民原来没有忘记奶奶,扬州竟有张玉良纪念馆!

    潘忠共告诉记者,这一次顺利回扬能看到张玉良的故居和纪念馆,还多亏了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我们也是在媒体上看到韦先生一直在从事对张玉良的相关研究,随后托多人进行联系,这才终于能回来看上纪念馆和故居!

    “她的故居就在我原来的办公室——广储门街32-3号文化研究所,我在那里先后工作了30年,对那里有很深的感情。她的传记、画册,我见到就买……”据韦明铧介绍,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研究张玉良,并曾多次呼吁恢复张玉良在广储门街的故居。不仅如此,他又多处探访张玉良的人生足迹,为纪念馆撰写布展文案。这是扬州文化的辉煌一页,这样一位身处逆境却不屈服,努力追求梦想实现的女性画家,是扬州人的骄傲。

    潘忠共告诉记者,在他们心中,张玉良一直深受他们孙辈的敬仰。奶奶孤身在法国40年,潘家孙辈早就想为奶奶建一个哪怕是私人的纪念馆,但是一直未能实现。潘忠共略带遗憾,我们想在安庆建,但是她没在安庆生活过;想在芜湖建,但是芜湖是奶奶沦落风尘的伤心地;想在巴黎建,但又没有条件。潘忠共一一列举,感谢扬州人民建张玉良纪念馆,感谢扬州文化学者对她的研究,如今我们的愿望实现了!

    深情回忆

    “几十年往来的书信,奶奶每一封都保留着

    “我们孙辈兄弟姐妹四人,都没有见过奶奶。潘忠共回忆,从我们小时候开始,和奶奶的交流都是通过书信,过段时间我们就会开始期待奶奶从法国寄信回来,那是童年时代最期盼的事情。

    潘忠共介绍,父亲潘牟生下他们兄弟姐妹4个,我排行老三,有一个大姐,一个大哥,还有一个弟弟。潘忠共慢慢讲述,我们都是通过大人口中得知奶奶的事情,知道她很有才华,知道她早年生活的不易和奔波,她生活的苦闷和孤单。潘忠共眉头紧锁说道,但是奶奶对画画的执著和对梦想的坚持始终让我们钦佩,她在巴黎生活也很拮据,但是信中向我们更多表达的,是对我们和对祖国的留恋。

    “我们每个人都会将自己的成绩单寄给她看,她非常开心我们的成长。家里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她也会回信鼓励我们渡过难关。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她还会经常往家里寄钱。

    “1977年奶奶去世,她的遗物寄回国内,我们整理遗物时还看到,她整整齐齐保存着我们写给她的每一封信。潘忠共抹了抹眼泪,奶奶遭遇的命运的不公,没有压抑她非凡的才华,反而使她更加具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正是她一直向我们传达的精神鼓舞和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对未来的生活更加有信心。

    深感震撼

    愿将张玉良的旗袍相赠扬州

    “我很想回老家看看,扬州是一座美好的城市,这是张玉良在给潘氏孙辈们的信中,经常会提到的一句话。尽管奶奶很早就离开扬州,但是对于家乡的情感,她始终难以割舍。

潘忠共介绍,这些年来,他们孙辈也曾踏上扬州的土地,试图寻找到张玉良在这座城市的一些生存痕迹。可是根本无从找起,手上连一点资料都没有,我们到哪里去找?这次重游,让潘忠共收获多多,扬州这座城市,从史可法纪念馆、八怪纪念馆、个园、何园等系列景点的保护,都足以看出整个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潘忠共郑重地说道,再次感谢扬州对于历史的保护,对文化的重视,对她爱国精神的肯定,我们在这座城市看到了现代的发展和对历史的尊重。

 在张玉良纪念馆内,一张身穿旗袍、端庄坐着的张玉良画像,最让潘忠共激动不已,这件旗袍现在就在我老家,是奶奶的遗物。潘忠共介绍,黑色的底子,上面绣着白色的花,漂亮极了。潘忠共表示,近期回老家后,将与兄弟姐妹商量,我愿意将旗袍相赠扬州,让奶奶再次回到她的家乡!

    【家族故事】

    子孙名字由来,皆有故事

    潘忠共生于1949年,他的名字是潘赞化起的,潘赞化原是老国民党党员,晚年在安徽省文史馆做馆员,给孙子起这个名字,表示他对共产党的欢迎。

    潘忠共的弟弟潘忠玉生于1955年,名字由张玉良所起,她将自己名字里的一个字,给了自己疼爱的小孙子。

    潘忠共的孩子出生后,远在巴黎的张玉良特意给国内亲人写信,信上称,自己给孩子起了名字叫新亚,意为中国必将屹立于新的亚洲。

    【生长轨迹】

    从小经历磨难但坚强乐观

    潘忠共介绍,因为奶奶张玉良的海外关系(经常寄钱回来救济家中)和父亲潘牟的特殊身份(国共合作抗日期间,为国民党空军和美国联系的翻译),潘家子孙曾被诬陷为里通外国,受到牵连。孙辈4人从童年开始就一直颠沛流离,经历都比较坎坷。

   

Copyright © 2013 jspans.com  版权所有 江苏潘氏宗亲网
本站由江苏潘氏文化研究会主办 粤ICP备1502905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