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终崇祯世,巡抚被戮者十有一人。其中就有常州金坛籍的进士,顺天府巡抚潘永图。
崇祯朝有二起影响较大的朝案,潘永图是在第二起朝案中被杀的。这起朝案,起因是崇祯十五年十月十日,清军入关攻破蓟州,随即关闭各处城门戒严,故而便没了后继消息。于是十一、十二两日北京无警。到了十三日早晨,清军却突然发兵南下,一时间“畿辅左右,兽骇禽飞”,北京守军赶紧闭门自守,这一关门,就一直关到了明年崇祯十六年三月,北京终于才重开城门。北京这一个春节过得心惊肉跳惨淡之极。崇祯朝的第一次元旦失朝就发生在此时:十一月、闰十一月、十二月,满城人如处瓮中。十六年正月朔日,礼应辑瑞,十三省方岳无一至者。二月春闱,亦无言及。
被吓了一大跳的崇祯,在清军进逼北京城下时,就已经龙颜大怒,《明季北略》说他当时恨道:“边将不足恃,边抚无可依,更恨邮牒无闻,塘报不发,两抚一镇,悉逮而系之狱,诛之!”
所以崇祯十六年北京解围后,永平、顺天两府巡抚马成名、潘永图被斩西市。
这样一位历史人物,《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中只有在他人的列传里被提一下姓名;《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六》梅之焕篇里也仅寥寥数语:“马成名,溧阳人。潘永图,金坛人,与成名为姻娅。崇祯十四年冬,成名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永图亦起昌平兵备佥事,未浃岁,至巡抚。畿辅被兵,成名、永图并以失机,十六年斩西市”。潘永图究竟是这样的一个人,做了些什么,又为什么成了倒霉蛋被杀?现存史料很少。
上海图书馆收藏的金沙《潘氏家乘》残卷(卷七)里,发现有黄岗杜濬写的《巡抚顺天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潘公墓志铭》和《潘中丞传》;他的堂弟潘永圜写的《故中丞亡兄慎庵潘公行实》。洋洋数千言,是了解和研究潘永图及那段历史十分珍贵的资料。
杜濬(公元1611~1687年),原名诏先,字于皇,号茶村,湖北黄冈(今黄州城区)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六年,年七十七岁。少倜傥,为副贡生。不得志,乃刻意为诗。明亡,避地金陵,寓居鸡鸣山之右。茅屋数间,梁欹栋朽,求诗者踵至,谢绝不应。性廉介,不轻受人惠。晚岁,穷饥自甘。后贫益甚,往来维扬间。卒后,无以为葬。及陈鹏年知江宁府,始葬于蒋山北之梅花邨。濬诗文豪健,有《燮雅堂文集》、《燮雅堂诗集》传世,《清史·列传》、《金陵通传》中有记。
潘永图,字君怀,号慎庵,金坛人(直隶镇江府金坛)。公生于万历甲午(1594)十二月初五日子时,卒于崇祯癸未(1643)二月初七日午时,享年五十。中天启七年(1627)乡试;登崇祯元年(1628)进士;明年(1629)授户部山西清吏司主事,管太仓银库;转浙江司员外、云南司郎中;崇祯五年(1632)陞归德府知府;九年(1636)陞山东按察司副使、辽饷道降调;回籍丁父憂;十四年(1641)服阙起长芦盐运判;陞河南佥事、遵化监军道;十五年(1642)陞佥都御史,整饬蓟州边备,巡抚顺天。他八月受事,十一月寇陷蓟州,明年二月公以封疆重典死。当时公论谓:在事日月无如公之最浅;饷匮兵单无如公之最窘;夫额兵缺伍过半,月饷压欠经年。公以怀绶未暖之官、值呼庚不应之际、处群情积玩之中、驭鞭长莫及之势、设身处地实在至难。而他临难神色毅然,执圜手而叹曰:若知吾恨乎?吾受命抚蓟,承前人之敝不获,少假岁时,略效展布,恨一;吾非畏死者,畴昔两忤,珰不死日者,欲陷阵死不得,而乃今死,恨二;吾死后边事益不可为,益不可问,恨三。
虽然潘永图早就上书给崇祯,提了“据险练兵”的建议,崇祯还表扬了他,“上览而善之,下九边令悉行”,还说“近日惟潘永图与朕心合,其余章疏全浮泛,卿试观之”。然余音犹在,风云突变。清大军压境,潘永图迎战不敌,病至“呕血旬日”,蓟州失守。被锦衣卫抓走时,长叹曰:“吾嘗守归德、走强寇、保危城,今任事六十日,而孤军力尽以死,天耶!”,与堂弟永圜交代好后事,从容就义。一代名臣,当了崇祯的替死鬼。而一年以后,崇祯皇帝自己也在北京景山自缢了。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走仕途做官,想做良臣,干点事情,也要遇到明君,才能有所作为,建功立业;如果遇上昏君或者庸君,即便尽忠尽力,鞠躬尽瘁,也难免如此做个替死鬼。
今天还有多少人会知道这个历史人物呢?
2014.6.10发于常州网博客
Copyright © 2013 jspans.com 版权所有 江苏潘氏宗亲网
本站由江苏潘氏文化研究会主办 粤ICP备1502905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