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潘氏宗亲网 > 历代名人 >潘汉年:醒来犹是客中身

潘汉年:醒来犹是客中身

江苏潘氏宗亲网 来源:互联网   作者:唐山   阅读:1222017/4/28 0:00:00

    年年漂泊本无家,寄寓香江登半山。

  一角红楼应犹在,朝霞何日并肩看。

  这是潘汉年晚年写于狱中的诗。

  潘汉年一生诗歌创作共有三个高潮期,分别是:1923年,他因发表《不敢》而走上文坛,不久后又写出了《怅惘》等;19421944年,他在淮南新四军抗日根据地“闲居”,创作了《国破》等40余首诗;1955年到1977年,从入狱到去世,他仅留下数张卡片,上面是写给夫人董慧的诗,“涂抹得很多,一般有几层,先是铅笔,后是钢笔,末了是墨笔”。

  潘汉年的诗带有强烈的悲剧意味,与其一生遭际似有默契。在诗之外,潘汉年小说的水准亦高,可惜他一生只完成了一本短篇集。

  李一氓曾说:“以(潘)汉年的文学气质,要是不受历史命运的拨弄,一直埋头于诗歌小说的创作”,“决不让当代的一些杰出的文学家”。

  今年414日,是潘汉年去世40周年纪念,可惜这位奇才身后著作寥寥。

  从儿童刊物走上文坛

  19051229日,潘汉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陆平村。曾祖父、祖父均中举,皆未出仕。父潘莘臣在乡间当塾师,兼行医,晚年嗜鸦片,家境困窘。

  潘汉年大堂兄潘梓年(长潘汉年12岁)毕业于北大哲学系,曾将杜威、柏格森等人著作译成中文,后因创办《新华日报》,被称为“中共第一报人”。

  潘汉年二堂兄潘有年(后改名潘菽,长潘汉年8岁)也毕业于北大哲学系,“五四”时因火烧赵家楼第一批被捕(共32人),后留美7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现代心理学奠基人之一。

  潘汉年13岁便和同学自办杂志,17岁时在《时事新报·学灯》《民国日报·觉悟》等名刊上发表诗歌、杂文。

  19253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江苏省共青团计划在无锡办追悼大会,由尚在苏州上学的博古运作。潘汉年当时在无锡国学专修馆学习,他直接找到博古,希望参与组织工作。

  追悼大会成功举办,博古的老师恽代英也从上海赶来参加,博古将潘汉年介绍给恽,恽鼓励潘汉年去上海。

  潘汉年到上海后,在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推荐下,入黎锦晖(中国流行音乐之父)主办的《小朋友》周刊当校对,月薪20元,“只够吃吃住住”、“买不起雨伞皮鞋”。

  在《小朋友》上,潘汉年发表过童话和儿歌。据陈伯吹说,潘汉年后担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时,一次在邮局看到《小朋友》,特意买了几本,送给同事的孩子们。

  鲁迅讽刺他“齿白唇红”

  19286月,潘汉年的短篇小说集《离婚》正式出版,他自谦“粗制滥造”,但到1934年,此书已翻印4版。陈子善先生认为,“大部分作品富于时代气息和艺术感染力,足以使作者跻身早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优秀小说家之列”。

  潘汉年还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牺牲者》,被陈子善赞为“不失为作者的一部精心杰构,也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重要收获”,可惜只在杂志上连载了11章,未最终完成。

  此时创造社与鲁迅发生笔战,潘汉年也加入进来,潘主编的杂志《战线》上称鲁迅“满口黄牙”,鲁迅则反唇相讥:“革命文学家,要年轻貌美,齿白唇红,如潘汉年叶灵凤辈。”

  1929年夏秋之交,党中央提出“团结起来,共同对敌”,潘汉年迅速转向,主动与鲁迅讲和,为鲁迅挂名“左联”盟主铺平道路。

  1931年,因顾顺章、向忠发叛变,地下活动陷入低潮,在博古提议下,潘汉年与“左联”断了联系,加入中共特科。当时从上海向瑞金传消息,联络员不准带文件,全靠脑子记,而潘汉年的记忆力极佳。

  鲁迅先生曾说:“潘汉年作为一个文学家还缺乏一些条件,但他作为一个革命活动家,才能是非常突出的。”

  1933年,丁玲和潘梓年被捕,潘汉年只好离开上海,到瑞金工作,并参加了长征,但走到遵义时,因博古不再担任最高领导人,需有人去莫斯科向共产国际请示,最终派潘汉年承担此任。

  被汪精卫给骗了

  “抗战”爆发后,潘汉年在上海主持情报工作。

  著名作家楼适夷一次在马路上遇到潘汉年,只见“他獭绒帽子压住了眉毛,高级大衣竖起了獭皮领,挺阔气,坐在一辆三轮车上招摇过市”。楼适夷吓了一跳,潘却“微微一笑,惊鸿掠影般过去了”。廖承志曾说:我只知道潘汉年有些生活不检点,出手阔绰。

  当时上海派系复杂,潘汉年与各派均有联系,以获取情报。

  1943年,汪精卫见大势已去,想与中共和谈,此时潘汉年已不在上海,汪的特务头子李士群假称有重要情报,将潘骗回,与汪“和谈”。潘知道上当了,便拒绝与汪精卫深入交流,双方不欢而散。

  没想到,戴笠得知后,立刻通过媒体大肆鼓噪,延安方面亦针锋相对,通过媒体郑重辟谣。

  潘汉年回淮南后,再三犹豫,最终未向上级饶漱石汇报。1954年,饶漱石自杀,第二年,中央将其开除党籍。毛泽东表示,高级干部中谁有历史问题应主动谈清楚,否则罪加三等。

  潘汉年将当年与汪精卫见面的事写成书面材料,请陈毅向上级转交。不久,潘汉年被逮捕。负责保卫工作的李克农查了全部相关档案,提出潘汉年曾获取大量******,且他了解的组织机密从未泄露。不知为何,李克农的意见未被采纳。

  经8年审查,潘汉年被判15年徒刑。19632月,潘汉年一度出狱,在北京公安局团河劳动农场改造。19673月,潘汉年又被抓回监狱,1975年时,被送到湖南第三劳改队。

  靠“新流氓主义”引人注目

  在《小朋友》工作期间,潘汉年给在北京的钱玄同写信,向其主编的《国语周刊》投稿,自称收集颇多民间故事,认为这才是“有生命的语体文”,并批评道:“不料会行路的天足女孩,倒要来学假天足的胡(适)、梁(启超)二先生,其丑何如?”讽刺二人白话文是“假天足”。

  钱玄同认为潘汉年太偏激,但还是将他的作品发表了。

  潘汉年还向北京的周作人投稿,周亦将其发表在《语丝》上。

  “五卅运动”后,潘汉年加入共产党,并进入创造社,在内刊中当编辑。

  19266月,潘汉年、叶灵凤合办《幻洲》周刊,该刊仅42开大,跟连环画差不多,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名“象牙之塔”,由叶灵凤主持,专登小说、散文、美术之类,下部名“十字街头”,由潘汉年主持,专登杂文、时评之类,没来稿,潘汉年有时一期竟用不同笔名写十多篇文章。

  潘汉年常用笔名有听车楼主人、小开、水番三郎、泼皮等。《幻洲》编辑部在潘汉年、叶灵凤合租住的亭子间,靠近马路,车声终日不断,潘戏称为“听车楼”。潘平时爱穿西装,貌似小老板(上海话称为小开),故以此为笔名。

  《幻洲》持“新流氓主义”,即“没有口号,没有信条,最主要的就是自己认为不满意的就奋力反抗”,主张“狂叫,狂喊,胡言,乱语”。

  因“泼辣的骂人文章”,且大谈性知识,《幻洲》风行一时,但半年后被当局取缔。此后潘汉年又办过几种杂志,均很快被封。

  毛泽东说他“不知轻重”

  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共产国际本准备将在苏联的林育英、潘汉年同时派回,但临时将潘汉年留下学习新电报密码。3个月后,潘汉年好容易记住密码,王明又派他到上海与国民党就“国共合作抗日”谈判。等潘汉年到延安时,比林育英晚了9个月,其间中央红军与共产国际无法电报联系。

  毛泽东生气地说:“潘汉年这个人不知轻重,这么重要的‘密电码’放在脑子里九个月,不积极返回陕北中央根据地,把密码交给机要处后再去办别的事,却先去办‘国共和谈’,让我们在这里急等,耽误了大事,这样的人不可信用。”

  在延安时,潘汉年被认为是博古或王明的人,博古对潘汉年私下说:“今后我们两人少来往,你不论走到哪里,不论遇到什么情况,见到什么人,写文章谈话等,一概不要谈到我。”二人此后私下再无联系。

  不久,潘汉年又被派回上海谈判,正赶上鲁迅病重。中共曾计划将鲁迅送到苏联疗养,但此时鲁迅身体状况已难支撑。

  鲁迅去世后,潘汉年参与了《鲁迅全集》编辑出版的工作,全集有200套礼盒装,潘获得一套,编号为2号,此书他终生带在身边,但未作任何标记,只夹了几张纸条。

  鲁迅去世后不久,“西安事变”爆发,潘汉年作为中共代表参与和谈,作出重要贡献。

  他只把文学当爱好

  潘汉年有两段婚姻。1924年,母亲包办了他与同乡许玉文的婚姻。许文化程度不高,在上海时,潘的好友沈松泉说:“不知为什么,他们夫妇俩经常吵架,我记得有一次他的夫人还跟踪潘汉年闹到光华书局来,还有一次我曾去他们家劝架。”

  潘汉年在延安时,遇到董慧(原名董奉然),她的父亲是香港道亨银行董事长,二人产生感情,但潘与许尚未离婚,且在农村,离婚对女方打击太大,潘不忍为。直到1944年,潘汉年去老家探望许玉文,发现许已与表姐夫生活在一起,两人还生了一个孩子。

  1946年,潘汉年与董慧在香港结婚。潘汉年后来的诗基本都是写给董慧的。

  在湖南劳改队,著名出版人钟叔河先生曾遇到潘汉年,他对潘汉年讲了自己的遭遇,潘用轻轻的声音说了一句:“相信人民。”

  一次,钟叔河趁无人看管,又对潘汉年说:“您难道会永远在这里关下去?我是想不通的,我要申诉。”潘又轻轻地说了一句:“你还年轻。”

  19774月,潘汉年因肝癌去世,终年71岁。1979年,董慧因高血压去世。

  潘汉年在文学上有天赋,曾是文坛风云人物,但他对此并不在意,他早年在文章中曾写道:“我虽爱好文学,但没有工夫研究文学,我喜欢写作,但我不想成为什么家。”(唐山)

 

Copyright © 2013 jspans.com  版权所有 江苏潘氏宗亲网
本站由江苏潘氏文化研究会主办 粤ICP备15029057号-4